9月27日,小米以399元的亲民价重磅发布了自己首款八电极体脂秤。该产品采用双频生物阻抗测量技术,利用高、低双频交流电穿过细胞内外获取阻抗数据,准确测算出体脂、水分、肌肉等人体健康数据。提供35项全面身体成分分析报告,身体健康情况一目了然。
之前八电极多频测量方式常见于大型设备,多应用在医疗机构,健身房等商用领域,市场基本由InBody、ACCUNIQ等韩国厂商垄断,单价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元。潮电智库认为,作为两大消费电子巨头生态终端的重要组成,华为先入,小米后发,八电极体脂秤有望以亲民价格成为AIoT爆款单品。
根据市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去年全球体脂测量设备市场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诉求。目前健康测量与AIoT芯片、模拟信号链芯片主要使用在于高端仪器测量领域,所使用的核心芯片供应以TI等海外厂商为主。这对于国产芯片厂商来说意味着替代空间巨大,但需要在创新技术应用和产品形态丰富方面全线赶超。
所谓八电极体脂秤,是指通过脚底及手部8个电极传感器直接测量全身五个节段阻抗(左臂、右臂、左腿、右腿和躯干),相比四电极仅测量下肢的数据,可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测试的数据除体重、脂肪、骨骼肌、BMI、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肥胖度、各个节段脂肪外,还包括肌肉脂肪分析、肥胖分析、体重控制、肌肉均衡、节段脂肪分析、附加数据、营养评估等等,堪称个人身材和健康的“智能管家”。
八电极体脂秤在电路上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校准电路,主要是采用“BIA测试法”,是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体脂率,进而分析人体组成及评估健康情况的低成本、非侵入式体脂测量技术。
当安全范围内微电流通过电极片流入人体,如果人体脂肪率高,则测量的生物电阻较大,反之若人体脂肪率低,则测量生物电阻较小。经过精准的生物电阻抗测量,能够最终靠科学算法精准得出人体的体液、肌肉及脂肪组织的成分结果。
据产业链技术专业的人介绍,BIA测量要想做到精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芯片+算法+结构多个角度。其中芯片层面包含AFE架构、电极数、频段数;算法包括样本人群和算法模型;结构包括电极材质、电极布局、线材选择等,每一个环节会影响到测量数据。
今年7月底,芯海科技发布了BIAAFE新芯片CS1253,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据悉,为了打磨出健康测量芯片精品,芯海科技深入分析了多达20余项影响测量精准性的因素,并从硬件、结构优化、驱动方法、校准算法方面予以了针对性的优化。仅在算法建模方面,公司团队进行数据采集就持续1年半,其中覆盖了许多运动员和健身人士。
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中国芯片自给率在2019年为30%,要在2025年达到70%。
在专业健康测量领域,虽然人体成分分析仪及体脂秤等设备测试数据精准,但面临着一个小尴尬,就是难以随身携带。
“AIoT万物互联时代,也将是中国芯崛起爆发的时代。”潮电智库孙燕飚认为,政策推动和企业创变,智能穿戴、XR眼镜,甚至智能汽车等产品都将成为生态接入终端,健康测量可能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芯海科技今年中报显示,在生理参数测量方面,应用于穿戴设备上的PPG模拟前端芯片和BIA模拟前端芯片已经被多家客户采用,开始批量出货。新一代的BIA模拟前端芯片已经回片正在测试,新一代的PPG模拟前端芯片也正在开发中,相对于上一代产品,其精度更高,测量的生理参数更加准确,产品预计将于2023年上市。
现在以智能手表为先锋,多形态终端产品都在以尺寸、外观和重要方面的的优势,快速拓展健康边界,甚至有的已经向医疗级迈进。
“未来健康赛道会被长期看好。”孙燕飚强调,健康测量功能搭载几成标配,在精度上要求也慢慢变得高,因此相应各类终端需要出示低功耗的超长待机、能够适配各类测量环境、具备防止误操作及应用程序自动升级等功能。
潮电智库统计显示,自2009年以来,芯海科技健康测量芯片及解决方案大范围的应用于小米、海尔、联想、乐心、香山等众多知名品牌厂商终端产品,其中,健康测量秤产品以超七成市占率多年稳居第一。
智能穿戴产业链专家吴强分析认为,从芯海科技的业务组成以及客户群体能够准确的看出,相比海外对手,国产芯片厂商在战略布局上更具前瞻性与合理性。“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拥抱头部品牌、赋能最终用户的生态模式在未来会具竞争力。”
纵向一直在升级人体分析仪和体脂秤等家用产品应用,横向与AIoT多品牌多终端快速融合,目前健康测量芯片产业两条市场路线已清晰可见,这是一场耐力与爆发力兼具的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