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AED每个人都应该会用!

来源:华体会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3-12-24 00:23:39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三个简单的字母,却是给心脏骤停患者更多生存机会的“救命神器”。

  今年初,南京地铁兰花塘站出现惊险一幕:一名乘客突然晕倒,没了呼吸和心跳。危急时刻,工作人员利用AED对其进行抢救,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AED,又叫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施。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可供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即使是没有受过医学训练的普通人,当他人心脏骤停时,在最佳“黄金4分钟”内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能最有效制止猝死。因此,AED被称为“急救神器”。

  国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有业内专家这样认为,AED可以将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挽救率提高到50%,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如果AED普及到位,每年至少有27万人可以得救。

  AED瞬间能够达到200焦耳的能量,在给病人施救过程中,请在按下通电按钮后立刻远离患者,并告诫身边任何人不得接触靠近患者。

  患者在水中不可以使用AED,患者胸部如有汗水需要快速擦干胸部,因为水会降低AED功效。

  如果在使用完AED后,患者没有一点生命特征(没有呼吸心跳)需要马上送医院救治。

  在公共场所配备AED早就写入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2021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根据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数量及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及类别等因素,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进行科学规划。

  遇到紧急状况,我们大家可以通过百度、高德等地图软件,搜索关键词“AED”进行查找,或者在手机“微信支付”中的“城市服务”板块,搜索“AED”,进入 “AED导航”页面进行找寻。

  当我们发现身边有人出现无接触倒地,已经失去意识和自主呼吸的时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对其使用AED。

  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80%-90%的情况是心脏没有完全停搏,而是在混乱的“抖动”,是所谓的室颤。心肺复苏能够保证患者的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但无法终止室颤,这时就需要AED除颤。因此,“心肺复苏+AED”缺一不可。

  当然可以!AED就是为非专业医护人员设计的除颤神器,AED的使用办法能够概括为简单的九个字“开电源,听他说,跟着做”。

  《民法典》第一编第八章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只要没有重大过失导致非常严重后果,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其实,即使施救者误按了电击按钮,如果患者不具备可进行电击除颤的条件,自动除颤仪也不会对患者实施电击操作。

  2016年起,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积极创新卫生应急工作,把在公共场所投放AED作为“惠民工程”和“救命工程”来推进,把公众会使用AED作为自救互救基本技能来普及。

  2016年3月,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应急办、省政务办、省红十字会在省市政务服务中心进行AED投放,以此引导全省开展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2017年9月,省卫生健康委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公共场所AED设置及捐赠投放仪式,将100台由企业捐赠的AED投放至全省各市公共场所,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公共急救环境营造的重视。2019年4月,省卫生健康委在南京举行卫生应急进机关暨AED地图发布仪式,成为我省探索开展“互联网+急救”的有益尝试。

  通过引导投放、开展培训及省市联动推进,全省已初步形成“会用AED、敢用AED”的社会急救氛围。

  来源:省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健康大家谈》广播专栏(江苏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江苏新闻综合广播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