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途 奋进江海|江海区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全方位健康服务了解一下

来源:华体会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4-01-13 15:31:24

  通过教育、医疗水平,可以窥见区域的发展水平。如何答好教育、医疗这两张考卷,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第一先考虑的问题。

  高考放榜时,高新区(江海区)捷报频传,秉持“三苦”精神,取得多年来最好成绩,更有体育类考生勇夺满分,冲入全省前三甲;短短几年时间里,教育资源一直在升级,全国优质品牌重点中学项目逐步推进。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造性地把儿童免疫中心建在公园里,推动总投资32亿元的三甲医院落地,在全员大规模核算检验测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经受住考验……

  让孩子有出彩的机会,让群众能在“家门口”放心就医,高新区(江海区)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对标全国先进城市进行教育、卫生健康工作总体布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卫生健康事业,书写“江海故事”,创造“江海经验”。

  从最初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螺旋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遥控电视X光机等先进医疗设施;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地增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动、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卫生监督执法体系逐步完善、卫生网络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路走来,高新区(江海区)卫生健康事业从单纯的救治走向加强预防、注重保健,从单一的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方位健康服务,为广大群众铺就了一条稳健可靠的“健康之路”。

  走进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墙体老化、脱灰及窗户氧化等问题早已消失不见,通过装修升级,医院更换了下水管道、窗户;做了墙体扇灰、装了天花;配置了诊台、候诊桌椅;增挂了就诊标识;候诊处摆放了绿色植物;院后的停车场硬底化了……如今的医院窗明几净、温馨美观、焕然一新。

  除了就医环境大大改善外,医疗服务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在江海区政府和市五邑中医院总院全力支持下,该医院还增添了大型医疗设施,如原装进口32排16层螺旋CT、高频电刀、彩超、无创呼吸机、除颤仪、盆底肌治疗仪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施,同时建设治未病、非药物疗法中心等科室,打造中医中药特色疗法,配置中医经络检测仪、中医体质辨识仪、人体成分分析仪等仪器,开设了咳喘、鼻炎、缺钙性骨痛、睡眠等特色专科。

  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改变只是近年来江海区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的提升辖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居民健康的一个缩影。

  自2017年江海区人民医院、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与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建立医联体以来,江海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打造“健康江海”的目标,加强医联体建设,改善辖区医院环境及基础设施设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的获得感。

  近两年,江海区携手我市两家三甲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以专科共建为抓手,由市两家总院加大技术帮扶,人才精准下沉,靶向对接提升分院技术水平,填补江海区医疗资源空白。专科共建以来,两家分院专科科室在门诊量、手术量上迅速增加,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9项,改变以往每年只能开展1—2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局面。

  除选派专家担任分院院长外,总院还派驻14位高级职称医师担任分院专科主任或专科顾问,全面负责分院专科建设和科室管理,实现同质化管理,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区卫林就是这里面一位。

  “与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有利于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区卫林看来,对广大群众来说,不用去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这不仅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与此同时,总院不仅仅派专家“下沉”到基层,分院还积极安排医护人员“上浮”到总院学习,多途径多形式推进医联体内人才、技术、服务等资源互通共享。2018年至今,两家总院共派出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8546人次到江海区两家分院进行对口帮扶,分院医务人员到总院学习进修177人次,两家分院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带动医院业务整体发展。

  进入新时代,立足新方位,江海区卫生健康事业更加体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健康江海”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格局。

  江海区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深入推动医防协同,组建了41个“3+1+N”家庭医生团队,在村(社区)实行精细化网格化的健康管理。团队以“3”(全科医师、护士、公共人员等组成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以“1”为桥梁,依托医联体,在团队中增加1名总院专家,建立基层与上级医院上下联动的卫生健康服务机制;以“N”为补充,N≥1,“1”为村(社区)干部,鼓励义工、中医师等人员加入团队,形成全科与专科联动、签约医生与团队协同、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机制。2020年7月,江海区卫生健康局启动卫生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通过打造“家庭医生+社工+志愿者”跨专业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机制,将“社会工作者”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横向整合各方特色资源,充分的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有效推进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每天天刚亮,江海区各个广场、公园、绿道便热闹起来,随处可见人们运动锻炼的身影,或登山、慢跑、散步,或打太极、跳广场舞、骑自行车、打篮球……呈现出“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这样的氛围正是高新区(江海区)积极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打造“健康江海”的线年的辛勤耕耘,江海区终于获得了“广东省健康促进县(市、区)”的称号。

  同时,江海区以改善辖区体育环境为抓手,精心打造了城央绿廊、白水带体育公园、江门儿童公园等一批健身场所,构建“15分钟健身圈”,推动全民健身行动。加强健康公园建设,在江南文化广场建设区级健康主题公园和健康步道,推动各村(居)在小广场、小公园增加健康宣传元素,营造促进健康的公共环境。

  这些高品质的健身场所、健康主题公园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追捧,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点,西江外滩湿地公园、釜山公园、儿童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好去处。其中,城央绿廊更是入选省万里碧道建设示范项目。

  江海区2020年城镇和乡村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口比例数89.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数11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该区总人口的40%以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一定效果提升。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形成了“一街道一特色运动”的健身文化。

  为了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走进生活,自2019年起,江海区便充分的利用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微博、政务信息网等平台,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开展网络直播、举办有奖问答活动,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易懂的健康科学知识宣传报道,帮助群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同时,利用各种节假日、主题宣传日,开展多元化的健康促进宣传活动、健康素养比赛;通过在各街道、村(居)及市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和企业和事业单位设立宣传栏、印制宣传资料派发入户等多种途径,传播文明健康生活理念,让大健康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为了营造健康宜居的环境,江海区有效推进环保攻坚,深入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每年制定年度控烟工作方案,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实现每一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公共厕所的任务。其中,白水带体育公园公厕、江南文化广场公厕等公厕因环境好、设施足,成为“明星”公厕。2020年,江海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7.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去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江海区卫生健康局迅速行动,率领该区卫健系统党员干部在节假日依然坚守岗位,第一时间出台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类指引;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区级发热门诊重点医院名单;第一时间管控确定诊出的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热患者等重点人群,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党员,就要冲在前、战在前。”江海区卫生健康局综合监督与职业健康股负责人李锦耀,带领队员穿梭于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完成各项监督检查任务,扎实做好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原外海街道卫生计生局局长梁瑞芳,夜以继日地与村(居)网格员地毯式入户,排查返江人员;来自江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李琴仙,第一时间报名,前往广州白云机场支援海关防疫工作85天;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陈树财,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驻守医院发热门诊,筑牢战“疫”第一道防线……

  核酸检测结果一直是新冠肺炎重要的判断标准之一,PCR实验室建设也是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2020年6月1日,在江海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江海区人民医院启动PCR实验室建设,从实验室基本的建设、设施安装调试、运行物资准备,到大量资料收集准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复杂项目的筹备工作,再到“实验室技术审核验收”通过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通过,历时仅短短20天。市专家组经实地勘察、技术论证,一致认为实验室已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技术验收合格。经现场审核,专家组认为该院实验室建设规范、硬件达标,可作为五邑地区PCR实验室环境的样板工程。市卫生健康局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肯定江海区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江门市近期建设的3个实验室中标准最高、用时最短的实验室。

  6月20日,PCR实验室正式交付使用,自此,医院可以自主开展检测,核算检验测试实现了从无到有。另一方面,该区想方设法提升核酸检验测试能力,形成快速反应调集机制,核酸检测量由零提高到应急状态下采取单采单检方式最大日检测通过量1800份。

  在今年启动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江海区更是竭尽所能想尽办法,通过引进疫苗移动接种车、申请上级支援及发动民营医疗机构、延长上班时间等方式深入挖潜补短板,以条块结合方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跑出疫苗接种“加速度”。截至6月30日,江海区第二针累计接种169204剂次,超额完成节点任务,完成率为112.95%,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今年6月初,江海区进行的大规模核算检验测试同样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是党员,我先上!”大规模核算检验测试启动后,35支党员战“疫”先锋队把党旗插到检测现场,抗疫一线的“红马甲”格外醒目。分流线上,他们高效指引、保持通畅;工作台前,他们细致登记、一丝不苟;老幼身旁,他们悉心照顾。三天两夜时间里,广大医护工作者忙碌的身影不曾停歇。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尽管有临时搭建的遮阳棚,但身着厚厚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被汗水浸湿了衣裳。

  一次动员、一声令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社区,无数人日夜坚守、忘我付出,“将无畏、民齐心”,江海区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跑出了“江海速度”,展现了“江海效率”,体现了“江海担当”。

  走进江海区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下沙分中心,各式各样的卡通画随处可见,孩子们从踏进分中心的那一刻起,便置身于充满童真童趣的环境中。天蓝、粉红、暖黄等暖色彩的运用,洋溢着明快活泼的气息;等候区的座椅有着柔软的触感,设计人性化;就连医护人员也舍弃了庄重的白大褂,穿起了亲近可人的粉红色大褂。在二楼,还设有90平方米的儿童活动区,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卡通玩具,用以缓解孩子们在等待过程中烦闷紧张的情绪。

  今年2月,江海区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下沙分中心、釜山分中心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意味着该区在探索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道路上,已经从“概念”走向“实景”,更为关爱儿童健康、守护儿童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江海区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一切设计都是围绕儿童的感受来展开。在项目成立之初,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就反复叮嘱,要站在“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角度,在城市治理中引入儿童视角,以“一米的高度”审视辖区的空间和规划,完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而这,也成了江海区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的设计之魂。

  “儿童友好”,不仅是一个设计,更是一种理念和关怀,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待这样一个世界,让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更加贴近儿童最真实的需求。为此,江海区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全国首创把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建到公园里,让孩子们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顺利完成疫苗接种。

  这也体现了江海区委、区政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据悉,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延伸医疗服务点,建在公园里的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接种门诊与就诊区域的绝对分开,有很大成效避免了保健儿童与就诊人员的交叉感染,更好地保障了儿童健康安全。

  人性化,不仅体现在童趣盎然的硬件环境中,还体现在呵护备至的点滴服务中。免疫规划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是民族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筑牢儿童免疫健康防线,目前江海区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釜山分中心和下沙分中心均已完成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建设,配置了智能医用冰箱,全面落实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只要一扫疫苗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知道疫苗的批号、牌子等,实现疫苗追溯信息系统全覆盖。

  为了让小朋友安心、家长放心,每位上岗的医护人员,都接受了急救技能培训。此外,每个分中心还专门设置了处理医疗垃圾的污物间,配有急救床、AED、抢救药品等必须急救设备的处置室,并开辟了急救绿色通道。

  原标题:《百年红途 奋进江海|江海区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全方位健康服务了解一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