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流区卫健局紧扣区委区政府战略规划,聚焦健康双流发展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制定了双流区卫健系统2025年惠民利民三十条,持续做好民生服务工作,着力构建全域健康服务新体系。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革导向,全力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城市进步的助推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空港双流新篇章夯实健康基石。
覆盖人群:在双流区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其中至少一方为四川省户籍人口)。
服务内容:免费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追踪随访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合乎条件的夫妇每孩次享受一次),为孕前三个月及孕早期三个月城镇和乡村居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服务。
服务内容:为35岁以下、妊娠15周——20+6周的孕妇提供1次18、21-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
覆盖人群:在双流区医疗保健机构建卡,具有双流区户籍或持有双流区居住证(夫妻任一方即可)。
服务内容:为目标人群提供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免费羊水高通量测序产前诊断转介服务。
覆盖人群:在双流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并符合经评估确定为出生缺陷高风险的人群或孕期保健过程中经评估需做产前诊断的孕妇。
服务内容:为目标人群每孕次提供1次孕妇外周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NIPT筛查)。
服务内容: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或分娩前及产后访视时分别提供一次筛查。
服务内容:无偿提供新生儿52种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及诊断。
服务内容:为目标人群提供HPV疫苗接种服务,且给予146元/人疫苗接种费用补助,补助后疫苗费差额部分和疫苗接种服务费(20元/剂)由受种者家长自付。
覆盖人群:双流辖区内当年13-14岁在校女学生,以接种首剂HPV疫苗时年满13周岁未满15周岁计算,且无HPV疫苗接种史。
服务内容:对所有小学秋季开学后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适宜实施窝沟封闭的儿童,按照“自愿参与”原则,在儿童家长同意并填写《家长知情同意书》后,实施窝沟封闭。
服务内容: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利用公办幼儿园富余学位改扩建托班,增加公办托位420个,累计提供托位8250个,提高公办托位比例,降低群众托育成本。
服务内容:提供“三个一”免费健康服务,即开展一次上门健康管理,提供一套上门健康服务(含三次上门健康指导及服务,包括康复护理服务及指导、健康风险指导、心理支持、就诊转诊建议等),开通一条健康咨询热线。
覆盖人群:辖区内提出申请并经服务机构评估确定了失能等级的4300名失能老人。
服务内容:为60岁及以上成都市户籍老年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疫苗费用免费,个人承担10元诊疗费用)。
服务内容:为在双流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治疗每年每人补助830元;为双流区严重精神障碍贫困患者门诊治疗每年补助700元;为合乎条件的需住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每年1次免费住院医疗救治,免费治疗金额最高不超过25620元/次。
服务内容:为合乎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免费第二代长效针剂注射治疗补助,除医保报销外每人每年补助治疗费用不超过5000元。
覆盖人群:在双流区居住半年以上,参加成都市城镇职工或城镇和乡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因素筛查体检包(D3):有需求的35-64岁普通人群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接受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腹部B超等检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费用为131.72元/人/年,费用由区财政和签约群众各承担50%。
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并发症体检包(D2):有需求的64岁及以下高血压、糖尿病病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接受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腹部B超、眼底等检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费用标准为180.52元/人/年,由区财政和基层医疗机构各承担50%。
服务内容:区级医院针对非急症患者,持续深化开展“号源下沉、床位预留”工作,在区妇幼保健院试点开展的基础上,拓展在区中医医院开展,区一医院做好工作流程(含信息化)研究,条件成熟后启动。
服务内容:在区一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通过线上线下预约的方式,由具备资质的护理人员,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
服务内容:在14家区属医疗机构(区一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和11家基层医疗机构)、有条件的民营医院实施检查检验互通共享。
服务内容:在区一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延时门诊服务,在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探索开展夜间门诊服务。
服务内容:在14家区属医疗机构全方面开展普通门诊、同一病种“一号管三天”,使患者享受更简化、便利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体验。
服务内容:三家区级医院(区一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均设置门诊“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就医咨询、医保政策解读、就诊分诊、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等一站式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家医签约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家医服务、健康监测、咨询分诊、便民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服务内容:创新开展智能导诊等智慧医疗服务,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部署AI预问诊系统,为患者推荐挂号科室。并在14家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供电话、微信、支付宝、天府市民云等多元化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方便群众依据自己需求精准预约就诊时间。院内就诊时,持续推广院内就医导航服务,让就医更舒心。试点打造全流程智能服务链,提供智能导诊、检验检查结果自助解读及健康指导等服务。
服务内容:针对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热点健康问题、常见的健康问题,线上开通“健康双流直播间”69期,线下深化“健康双流直通车”进机关、进社区(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为群众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提供健康咨询、健康义诊等各类免费健康服务100次。
服务内容:结合节气养生特点和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开展24期“一药、一茶、一膳、一集市、一直播”的“烟火广都·节气养生”主题活动,推广二十四节气原创海报,宣传节气养生要点,开展八段锦教学和推广,充分的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优势和作用。
服务内容:充分的利用社区综合体,分别打造市区级社区中医药文化知识角4个(市级1个、区级3个),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养生课堂、中医药义诊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传统中医药魅力。累计市、区两级社区中医药文化知识角20个(市级6个、区级14个)。
服务内容:在全区公园、学校、企业、景区、商业综合体、大型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安装24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全区AED配置达660台。完成不低于2400人的CPR+AED培训,深入社区、企业和学校完成不低于1万人的卫生急救培训。
服务内容:从全区三级医院中抽调专家,定期选取区内部分医疗服务相对薄弱地区开展现场义诊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轻松的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带来的健康服务,提升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服务内容:在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健康积分活动,提高健康科普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