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过剩”提出新命题:定制化营养成营养补充新趋势 但技术方法和知识体系仍待完善

来源:华体会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4-01-29 17:57: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霍军生表示,现在还存在一种情况是“能量过剩”,超重肥胖及与它相关的各种慢性疾病是一个普遍问题。这个变化提出来一个新命题,即现在要怎么通过健康饮食来控制住能量和钠等一些元素过高或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定制化营养摄入显得十分有必要。”

  近日,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ACN)在四川成都召开。本届大会由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指导、中国营养学会以及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主办,聚焦“可持续营养助力未来”。

  在“定制化营养需求与实践”分论坛中,“定制化营养”成为讨论议题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我国国民营养健康情况近年显著改善,但仍面临诸多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的因素,如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霍军生则表示,现在还存在一种情况是“能量过剩”,超重肥胖及与它相关的各种慢性疾病是一个普遍问题。这个变化提出来一个新命题,即现在要怎么通过健康饮食来控制住能量和钠等一些元素过高或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定制化营养摄入显得十分有必要。”霍军生表示。

  丁钢强介绍,我国国民营养健康情况近年显著改善,但仍面临诸多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的因素,如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合理的营养不仅是人生长发育、维持生理功能的基础,也是公认的减少慢性病负担和相关风险因素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晓光研究员则指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的一组参考值,其中推荐摄入量(RNI)理论上能够完全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的个体需求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然而,由于不同地域、民族、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的个体差异,加上遗传因素和疾病状态的影响,导致不同个体和亚人群在营养需求上有所差异,因此定制化营养或者说个性化营养方案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目前也是国际上的一种发展的新趋势。”杨晓光表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营养分会主任委员霍军生从“基因多态性”切入,分享了我国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开展个性化营养的研究和转化情况。他解释,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基于普通个体基因组信息的研究成为可能,针对基因组中许多变异对能量代谢、营养素吸收影响进行的研究也非常多。

  核心研究目的是运用多组学的方法,进一步探索我国人群和亚洲人群的营养需求;分析形成群体和/或个体间与营养代谢多样性、疾病易感性差异相关的生理学基础,从而为个体化营养推荐和营养干预方案提供更精确的循证依据。

  但他也强调,从转化来看,营养基因组学从科研端向产业端转化难度大,面临着海量数据分析、基础科研转化难度大,基因型干预相对不易等难题。尽管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成本变低,但作为营养推荐和干预的指导方向,其效果评估与转化则要实现营养与多组学、大数据等生物、医学、信息最新理论和技术的整合。

  分论坛后,霍军生及赫力昂副总裁、中国研发负责人胡恒龙等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就“定制化营养”的概念及趋势加以探讨。

  胡恒龙表示,定制化营养简单说就是根据个体的生理和健康状态,以及未来潜在的健康需求提供的个性化方案。个性化营养是从群体到个体、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的转型。

  霍军生则补充说明了定制化营养概念产生的背景。他表示,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加起来,常说的有40多种。在30年到40年前,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营养需求。但现在这个体系发生了变化,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任旧存在,但不明显。

  不过,现在还存在一种情况是“能量过剩”。“超重肥胖及与它相关的各种慢性疾病是一个普遍问题。这个变化提出来一个新命题,即现在要怎么通过健康饮食来控制住能量和钠等一些元素过高或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霍军生表示。

  在此背景下,定制化营养摄入显得十分有必要。但霍军生也坦言,定制化营养是一个很好的发展领域,而且社会需求很大。但目前技术层面、体系层面仍然较为不足。比如,精准营养还是个性化营养,现在用词仍然是混乱的,这样的领域的知识和产业到目前为止还只发展了很短的时间。

  目前,数字化新技术、新工具已融入个性化营养评估中。如近年来,创新技术的发展、多组学研究的进步和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为深层次的分子层面分析和生理信息获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技术手段。

  另外,如赫力昂开发的Key科益家小程序,就是从用户多维度的主观需求和客观指标出发,并结合相应的基因检验测试的数据,定量化计算个体的营养所缺,满足更多消费者日常健康需求。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